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浙江省宁波地区2006-2016年蝇类种群监测及密度消长规律分析
王桂安, 徐荣, 朱光锋, 马晓
摘要308)      PDF (1438KB)(805)   
目的 掌握宁波地区蝇类种群构成及密度季节消长规律,为政府制订蝇类病媒生物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红糖食醋为诱饵,采用笼诱法在2006-2016年每年的3-12月监测不同生境、不同种群的蝇类密度,统计分析蝇类密度及构成。 结果 大头金蝇、家蝇、丝光绿蝇和铜绿蝇为宁波地区的优势蝇种,4类蝇种占总捕蝇量的80.71%,每年5-10月为蝇类活跃期,总体蝇类密度峰值出现在6月,为23.67只/笼,但各年峰值期不一致,最晚出现在9月。2012年开始宁波市蝇类密度下降明显,从2013年开始家蝇密度超过大头金蝇。绿化带和居民区蝇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呈现双峰分布,峰值分别出现在7、9月和6、9月;餐饮外环境中蝇密度呈现以6月为峰值期的单峰分布,农贸市场蝇密度季节变化峰不突出,5-9月均较高。 结论 宁波地区蝇类密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家蝇防制效果较其他蝇类要差,应重视对蝇类防制人员的技术培训,倡导对重点生境中优势蝇种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以降低蝇类传播疾病的发生。
2018, 29 (5): 494-498.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5.019
宁波市媒介生物网络标本库建设与应用
王桂安, 马晓, 杨思嘉, 陈小英, 孙斌, 朱光锋
摘要251)      PDF (3133KB)(913)   
目的 了解宁波市病媒生物种类分布信息,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标本库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基层人员对病媒生物种类的鉴定水平。 方法 通过对病媒生物区系调查掌握物种分布特点,建立宁波市媒介生物网络标本库,实现对监测物种的快速查询、比较和鉴定。 结果 标本库的建立提高了基层专业人员对病媒生物种类鉴定的便利性和准确性,通过建立宁波地区主要病媒生物分布地图,增强了相关人员对媒介传染病的分析研究能力,有助于全民媒介生物传染病科普水平的提升。 结论 宁波市媒介生物网络标本库对标本库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可为指导媒介生物监测及相关科研工作提供支持。
2018, 29 (3): 321-324.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3.028
宁波市2016年白纹伊蚊越冬孳生地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杨思嘉, 马晓, 朱光锋, 徐明, 陈小英, 王桂安, 史碧君
摘要363)      PDF (358KB)(1078)   

目的 了解宁波市白纹伊蚊越冬情况,为蚊虫防治和虫媒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2-3月,采集宁波地区11个县(市、区)5种生境、4种积水容器、不同水质积水和积泥的蚊幼虫,实验室孵化白纹伊蚊。结果 共采集有效样品1 528份,白纹伊蚊阳性率为23.36%。废旧轮胎、暂时性积水容器和植被性积水容器白纹伊蚊的阳性率均高于固定型积水容器,经Logistic回归分析,3种容器白纹伊蚊阳性率分别是固定型积水容器的2.623(95%CI:1.698~4.052)、1.968(95%CI:1.280~3.027)和1.759倍(95%CI:1.046~2.958)。山区和半岛白纹伊蚊阳性率高于平原,分别是平原的1.507(95%CI:1.034~2.197)和1.530倍(95%CI:1.015~2.306)。结论 宁波市越冬白纹伊蚊阳性率处于较高水平,应积极做好对早春白纹伊蚊虫卵和幼虫的消杀工作,从而有效地控制全年蚊虫密度。

2017, 28 (1): 69-71.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19
宁波市2011-2014年媒介蚊虫监测结果分析
王桂安, 徐荣, 马晓, 朱光锋, 张朝阳, 林寅君
摘要281)      PDF (802KB)(795)   

目的 通过2011-2014年连续4年对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媒介成蚊的密度监测,分析蚊种密度变化规律,为有针对性防控乙脑暴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1-2014年每年4-11月的上下旬采用光诱法各进行一次成蚊密度监测,按不同地理方位选择监测点,使用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生境中的优势蚊种差异明显,牲畜棚以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91.39%;其他各生境中均以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构成比均 >70%,6-8月为蚊密度高峰季节。结论 宁波市蚊媒密度总体维持在较低水平,应对牲畜棚蚊媒密度加强监测频率,加大消杀力度,在蚊密度高峰来临前的4、5月应进行全面的灭蚊工作。

2016, 27 (1): 71-74.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6.01.023
宁波市2014年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徐荣, 马晓, 朱光锋, 王桂安, 许国章
摘要267)      PDF (936KB)(705)   

目的 调查宁波市2014年病媒生物鼠、蚊、蝇、蜚蠊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为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鼠类监测采用夹夜法;蚊类监测采用诱蚊灯法;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蜚蠊监测采用粘捕法。结果 2014年全年共捕获鼠类1科3属4 种,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捕鼠总数的62.17%;蚊类1科3属4种,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61.54%;蝇类3科7属13种,家蝇为优势种,占24.10%;蜚蠊1科2属3 种,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80.90%。鼠类和蜚蠊全年均有活动,没有明显的季节性;蚊类和蝇类活动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期均为6月。结论 基本掌握了宁波市病媒生物鼠、蚊、蝇、蜚蠊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规律。建议加强对病媒生物及其传播疾病的长期监测、预警、控制对策和措施的研究工作。

2015, 26 (6): 630-633.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6.025
宁波市PCO现状与服务质量的管理
白勇, 朱光锋, 胡宁军, 徐荣
摘要1061)      PDF (864KB)(1181)   

目的 调查宁波市有害生物防治业(PCO)的现状与服务质量,提高病媒生物防制质量与水平。方法 统计PCO公司年审表; 抽查现场病媒生物防制和乡(镇、街道)经费投入; 评价服务质量的管理。结果 宁波市PCO协会有企业会员40家,管理和操作人员704名。2008、2009年营业总额分别为3333万元和4119万元。其中,药械销售、特殊行业、一般单位营业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市场化运作乡(镇、街道)增加了20个,营业额增加了492万。年审表填写内容与实际情况符合率为98.40%,试卷调查满意率为96.75%。乡(镇、街道)平均投入21.93万元,略低于年审乡(镇、街道)平均经费。以PCO公司自身服务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各级组织检查考核结果,及群众满意度等综合评价防治效果,基本能反映日常的防制水平。结论 宁波市PCO发展势头良好,这与政府大力倡导、支持市场化运作和有效服务质量管理是分不开的。

2011, 22 (2): 182-183.
光诱捕技术在蚊虫监测中的应用
傅桂明,白勇,龚震宇,徐荣,邵国文,林寅君,孙继民,朱光锋
摘要1501)      PDF (912KB)(894)   

目的 比较人工小时法和灯诱法的诱蚊效果,为科学规范开展蚊虫监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宁波市为试点,每月采用灯诱法调查成蚊,观察蚊类组成及季节变化情况,与2006-2008年人工小时法监测结果相比较。结果 2006-2008年居民区室内人工小时法监测,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蚊总数的99.17%,白纹伊蚊、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分 别占0.49%、0.20%和0.13%。居民区灯诱法监测,淡色库蚊占捕蚊总数的81.55%,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分别占 13.43%、2.31%和1.97%。结论 2种方法监测结果均能显示该地区优势蚊种构成情况,因而推广使用具有操作简单,人为影响因素小的灯诱法,认为其更适合长期系统监测。

2010, 21 (4): 339-340.
宁波市不同生境蝇类结构分析
徐荣, 朱光锋, 徐明, 邵国文
摘要1236)      PDF (317KB)(860)   

【摘要】 目的 了解宁波市区农贸市场、餐饮外环境、绿化带和居民区等生境的蝇类构成与季节变化规律,为蝇类防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笼诱法定期调查, 将捕获成蝇分类计数,并计算出相应密度和构成比。结果 宁波市农贸市场、餐饮外环境、绿化带和居民区等生境的优势蝇种为家蝇、大头金蝇和铜绿蝇,其中农贸市场为家蝇、大头金蝇和丝光绿蝇;餐饮外环境为大头金蝇、家蝇和丝光绿蝇;绿化带内为大头金蝇、铜绿蝇和家蝇;居民区为家蝇、大头金蝇和铜绿蝇。所有蝇类中, 家蝇的活动时间最早、 持续时间最长, 其他蝇种发生的时间大多短于8个月,高峰大多在5-10月。结论 制定防制措施时, 应以5-10月为重点, 并充分考虑家蝇、 大头金蝇、 丝光绿蝇和铜绿蝇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

2009, 20 (1): 24-26.
2种杀虫剂杀灭蚊幼虫效果观察
白勇1;朱光锋1;范飞能2;邵国文1;陈立群2;徐荣1;马晓1;陈云2;金芳2
摘要942)      PDF (296KB)(709)   
目的 评价2种杀虫剂对蚊幼虫的杀灭效果。方法 水缸按2g/m2,缸、罐等小型积水容器按1g/个,污水沟按2g/m2药量分别投放安备1%颗粒剂(Abate 1% SG)及保世洁生物扩散剂。结果 安备1%颗粒剂对容器白纹伊蚊幼虫杀灭持效可达60d;对污水沟淡色库蚊幼虫杀灭持效可达7d;30和40d后成蚊密度分别下降了82%和85%。保世洁生物扩散剂对容器白纹伊蚊幼虫的杀灭持效可达40d;对污水沟淡色库蚊幼虫杀灭持效可达7d;30和40d后成蚊密度分别下降了80%和75%。20和30d后2组试验区均未诱到白纹伊蚊成蚊和卵。结论 2种杀虫剂对蚊幼虫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可降低成蚊密度,值得推广应用。
慈溪市逍林镇控制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效果观察
白勇1;朱光锋1;陈立群2;邵国文1;徐敏敏3;范飞能2;徐荣1;徐明1;袁军1
摘要870)      PDF (164KB)(722)   
目的 有效降低媒介种群密度,迅速控制登革热流行。方法 室外用敌敌畏空间喷洒;疫点、重点场所采用灭得优乳油、奋斗呐悬浮剂或大灭微胶囊剂滞留喷洒;水体投放Bt-H14,Bs10混合液或5%飞彪颗粒缓释剂;设立防护带;开展以清除孳生地为主的综合治理;以捕捉孳生场所成蚊和询问现场工作人员进行灭效考核;以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和房屋指数评价防制效果。结果 综合防制后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和房屋指数下降明显,破山村分别下降了99.5%、98.3%和97.5%;振兴村分别下降了98.7%、90.1%和96.4%;逍路沿村分别下降了98.9%、95.3%和96.8%;桥一村分别下降了98.7%、92.4%和96.3%。各村布雷图指数均降至5以内,疫情得到了控制,10月14日后无新发病例。结论 控制白纹伊蚊密度,可使登革热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浙江省家蝇抗性调查及防制对策的研究
俞小林1;汤永康1;朱江1;朱光锋2;何学军3;陈新献4;应国强5;邹亚周6;朱家贤7;吴正平8;陈鸣9
摘要1237)      PDF (101KB)(666)   
目的了解家蝇对常用杀虫剂抗性现状及防制对策研究。方法建立抗性监测点,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LD 50(μg/只),提倡轮换或混合用药,控制家蝇抗性的发展。结果浙江省11个市(地)监测点家蝇对溴氰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胺菊酯、EBT、三氯杀虫酯和敌敌畏等8种常用杀虫剂LD 50(μg/只)依次分别为0.005~0.0488、0.070~0.3107、0.019~0.1381、0.0155~0.1258、0.442~1.5418、0.1150~0.9703、1.700~7.9978、0.1554~1.5756。与1981~1983年测定结果相比较,抗性提高依次分别为7.14~69.71倍、8.43~37.43倍、7.60~55.24倍、1.72~13.98倍、1.89~6.59倍、0.52~4.23倍、0.55~2.42倍、1.47~14.86倍。结论浙江省家蝇对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已产生很高的抗性;氯菊酯、胺菊酯和敌敌畏抗性上升相对缓慢,趋稳定状态;EBT和三氯杀虫酯抗性不明显,趋敏感水平。应加强对家蝇抗性对策的研究,停用溴氰菊酯、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抑制和延缓家蝇抗性的发展。
宁波市创建灭蝇先进城区活动技术报告
蒋文丰1;朱光锋2;梁婕2
摘要413)      PDF (758KB)(639)